您目前的位置: 正文

【教师榜样】2018年市级优秀教师——马秀荣事迹材料

爱岗敬业 甘为人梯

马秀荣,女,汉族,副教授,1976年5月出生,2000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,2006年12月获吉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。

作为一名一线教师,马秀荣老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,热爱教育教学工作,十八年如一日,辛勤耕耘在教师岗位上。她作风正派、爱岗敬业、勤勤恳恳、兢兢业业,深受学生的喜爱,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谱写着教师职业的平凡与伟大。

一、加强师德修养,提高思想政治素质
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。马秀荣老师不仅把丰富的知识、过硬的本领传教给学生,而且谨遵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教师操守,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、坦荡的胸襟、高尚的情操、正直的为人,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。马秀荣老师认为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,学生才能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才能通过言传身教、耳濡目染感染学生,教育学生。

二、爱岗敬业,甘于奉献

马秀荣老师对待教学工作精益求精,求真务实。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,承担了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,相继讲授了10门专业课及2门公共课,年均授课量达500课时以上。在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、《.net程序设计》、《Java语言基础》和《Python语言程序设计》四门课程中,担任呼伦贝尔学院应用型合格课程的负责人。由于对教学工作的钻研和对学生的热爱,在学生评教中多次为优秀,教学效果明显,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。

马秀荣老师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和探讨,本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出发,致力于教学模式、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。

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,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在近一年的教学中,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和《Java语言基础》两门课程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。2017年,马秀荣老师的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获批教育部教育研究中心“混合式教学试点项目”,并一直致力于本项目的教学研究。

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上,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,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3门课程考试借助ACM平台和PTA平台,完全实现了“无纸化”。

在教学方法改革上,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时空分离的教学形式,采用多媒体教学,学生自带电脑,实现边讲边实践的授课方式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,通过案例式教学、任务驱动式教学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经过多年的实践,总结出一套适应普通本科院校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。

马秀荣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,共发表论文10余篇,主编参编教材3部,多次参与校级课题立项,2017年参与自治区级课题立项2项,并多次被评为呼伦贝尔学院“优秀教师”。

三、立足岗位,教书育人

爱因斯坦曾说过,“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”。马秀荣老师认为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同等重要。从教18年,马秀荣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每一位学生,教导学生怎样做人,如何做事,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关心学生,感情上亲近学生,生活上关怀学生。作为2015级软件工程班的学生导师,马秀荣老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,为学生进行计算机等级课程的辅导,班级31名学生有30名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,有8名学生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三级考试,并且针对班级每个同学的学习现状,认真为同学们做阶段学习安排,指导学生为程序员考试做准备,有10名同学积极报考了程序员考试。

“育人教书,教学相长”是马秀荣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。马秀荣老师认为,教师应该有家国情怀,以培育优秀人才、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;因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较快,需要老师不断学习充电,所以马秀荣老师经常利用寒暑假外出学习,以适应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,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,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。作为ACM小组指导老师和浙江大学PAT(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)高校联盟考点的负责人,多次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。

马秀荣老师以特有的人格魅力、扎实的专业技能、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学生的认可与尊重,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,她愿意用行动更好地诠释人民教师的使命。